A24版 科普

麻醉误解揭秘:拆解关于麻醉的谣言和误区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11月20日

  □荣成市中医院 连红玉

  麻醉是手术中重要的技术,它能帮助医生完成复杂的治疗。可很多人对麻醉的理解有误。因此,提高公众对麻醉的认识,改善医患之间的沟通变得非常重要。

  麻醉技术的现代进展与临床价值。麻醉技术经历了从传统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到现代多模式麻醉的飞跃。随着计算机辅助设备、精密监测仪器和个性化药物投递系统的普及,麻醉操作更加精准安全。近年来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有创与无创监测手段以及术中麻醉深度监测,让医生能够实时评估病人状况,优化药物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多模式镇痛和快速康复理念的推广,大幅提升了患者的整体舒适感和手术恢复速度。麻醉技术保障了复杂手术的顺利进行,临床价值日益凸显。

  麻醉后遗症与健康风险的真相。许多患者担心麻醉“后遗症”,如出现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甚至性格改变。实际上,现代麻醉药物代谢迅速,绝大多数人在术后几小时至一天内即可清醒恢复,少数人可能短暂出现嗜睡、头晕、恶心等症状,这类反应通常是暂时的。有些高龄或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可能在麻醉后经历短暂的意识混乱或谵妄,这通常与原本身体状况、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等多因素有关,而非麻醉药物本身的长期损害。麻醉并发症如恶性高热、过敏反应、呼吸抑制等发生率极低,且手术团队会有专门措施应对。只需做好术前评估并遵循医生指导,就能安全地度过麻醉期。

  麻醉医生的专业能力与责任。麻醉医生在医疗团队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专业能力涵盖医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多个领域。麻醉过程中,医生不仅负责药物的精准计算和给药,还需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并能够迅速应对突发状况。麻醉医生还要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及疾病特点,制定个体化麻醉方案,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麻醉医生在术前评估患者疾病史、药物过敏以及心理状态,提供全面的风险评估与咨询。术后则负责管理疼痛、观察恢复情况,防止并发症发生。该职业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更要求高度的责任心和悲悯精神,以患者安全和健康为首要目标。在整个围手术期,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护理团队密切协作,守护生命的每一环节。

  谣言的传播机制与破解之道。麻醉谣言的传播常常源于信息不对称与公众对专业知识的局限。日常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以及网络论坛很容易成为谣言的新温床。生动的个例描述、夸大的戏剧化情节,使得麻醉风险被无限放大。当信息传播者缺乏专业医学背景时,他们往往会误读或错误解读麻醉相关事件,引发更多误解。负面报道如果缺乏专业核查,更容易被转发转载,形成“信息回音壁”效应,让谣言看起来“言之凿凿”。想要破解麻醉谣言,需要及时发布权威、通俗易懂的知识解读,借助医院、医生及健康平台官方渠道推送正确科普信息;应鼓励公众培养科学思维和信息鉴别能力,对网络信息保持理性判断,主动求证,不被误导。

  增进医患沟通与公众麻醉科普。麻醉医生用简单的话给患者解释麻醉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听得懂,减少担心和害怕。医院和社区会举办麻醉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帮助大家了解麻醉是怎么做的和可能的风险。网络上也有很多麻醉科普视频和文章,方便大家学习。家属了解麻醉知识后,可以更好地支持和帮助患者。医生和患者多沟通,患者会更放心,也能做出好的选择。医院也会经常举办相关活动,让大家不断学习新的麻醉知识。

  麻醉是现代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助人们安全地接受手术。很多人对麻醉有误解,这可能是因为网络上的谣言。需要了解麻醉的科学知识,信任麻醉医生的专业能力。虽然麻醉过程中可能有一些风险,但与医生沟通很重要,可以让更安心。通过教育和宣传,能够消除人们的恐惧和偏见,让更多患者愿意接受现代麻醉技术,从而真正享受到医学进步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