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医院口腔科 贺英
儿童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龋齿(俗称蛀牙)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不仅会导致牙齿疼痛、咀嚼功能下降,还可能影响颌面部发育和全身营养吸收。研究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高达70.9%、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儿童龋齿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龋齿高发:多因素交织的“牙齿危机”。儿童龋齿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口腔环境、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口腔结构来看,儿童乳牙牙釉质较薄、矿化程度低,牙本质小管较粗,对细菌侵蚀的抵抗力远弱于恒牙,一旦受到破坏,龋齿进展速度更快。同时,儿童口腔清洁能力较弱,刷牙时容易遗漏牙缝、牙龈沟等死角,食物残渣和软垢易在口腔内滋生细菌,形成牙菌斑——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等细菌会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长期腐蚀牙齿表面最终形成龋洞。饮食习惯是导致龋齿的核心诱因。如今,儿童日常饮食中含糖食物和饮料占比过高,如糖果、巧克力、碳酸饮料、含糖酸奶等,这些食物中的蔗糖、果糖会为细菌提供“能量来源”,加速龋齿形成。此外,很多儿童存在“边吃边玩”“睡前吃东西”的习惯,食物残渣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延长,进一步增加了龋齿风险。家长重视程度不足也是重要原因。部分家长认为“乳牙会替换,蛀牙不用治”,忽视了乳牙龋齿的危害;还有些家长未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或未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导致龋齿早期症状被忽略,最终发展为中重度龋齿。
科学预防:让孩子远离龋齿“侵袭”。预防儿童龋齿,需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日常生活入手,构建全方位的口腔健康防护体系。①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口腔清洁是预防龋齿的基础。儿童应从萌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就养成口腔清洁习惯:1到2岁时,家长可用无菌纱布或指套牙刷,蘸温水轻轻擦拭乳牙表面;3岁后,儿童可学习使用儿童专用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各刷牙1次,每次不少于2分钟,同时配合使用儿童专用牙线,清洁牙缝间的食物残渣。②优化饮食结构,控制糖分摄入。家长应合理调整儿童饮食,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避免儿童在两餐之间吃糖果、喝碳酸饮料;鼓励孩子多吃富含钙、磷、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蔬菜、水果、坚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牙齿矿化,提高牙齿抵抗力;同时,培养孩子“饭后漱口”的习惯,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留,减少细菌滋生。
规范治疗:及时“补救”受损牙齿。一旦发现儿童龋齿,需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①早期龋齿(浅龋)。浅龋仅累及牙齿釉质,无明显疼痛症状,治疗相对简单。医生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或“补牙”的方式:药物治疗是使用氟化物等药物涂抹在龋坏部位,增强牙齿抗酸能力,阻止龋齿进展;补牙则是清除龋坏组织后,用树脂、玻璃离子等材料填充龋洞,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②中期龋齿(中龋)。中龋已累及牙本质浅层,儿童可能出现对冷、热、甜食物敏感的症状。治疗时,医生需先彻底清除龋坏的牙本质组织,然后进行垫底保护(避免填充材料刺激牙髓),最后用树脂或玻璃离子材料补牙,防止龋齿进一步发展。③晚期龋齿(深龋、牙髓炎、根尖周炎)。深龋已累及牙本质深层,接近或损伤牙髓,儿童会出现明显的牙齿疼痛,严重时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影响恒牙胚发育。此时需进行“根管治疗”:医生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对根管进行消毒、填充,最后修复牙齿;若牙齿破坏严重无法保留,则需及时拔除,避免影响周围牙齿和颌骨发育。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牙齿是健康的基石。关注儿童口腔健康,预防和治疗龋齿,需要从细节入手,从早做起。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口腔健康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整齐的牙齿,绽放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