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恶露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见于女性分娩后子宫恢复的过程中,一般会持续4到6周,但若是超过6周仍然没有排除干净,或者有异味、出血、发热的症状,则应该警惕出现病理改变。当发现产后恶露排出不净,一定要优先排查下面3个常见的原因。
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复旧指的是分娩之后女性子宫通过收缩的方式逐渐恢复到产前状态的过程。当子宫收缩力减弱就会无法及时排出宫腔中的蜕膜组织以及积血,从而出现淋漓不尽的恶露。(一)收缩力减弱的常见诱因。①产程因素:胎儿过大、产程时间过长或者分娩次数过多都会导致子宫肌纤维拉伸过度,对收缩功能产生影响。例如,经产妇的子宫肌层弹力会大大降低,因此与初产妇相比,恢复的速度会更慢一些。②胎盘因素:胎盘植入、胎盘未完全剥离会对子宫收缩产生干扰,胎盘残留则会对子宫内膜产生持续性刺激,从而延长出血的时间。③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贫血或者慢性疾病会导致子宫收缩的能力减弱。(二)临床特征与干预。子宫复旧不良出现的恶露一般为暗红色或者鲜红色,持续时间长、量大,还会伴随下腹部坠胀感等症状。①物理刺激:可以将双手放置在下腹部,沿着顺时针的方向轻柔按压,按摩子宫,也可以让婴儿通过吮吸的方式有效促进缩宫素的分泌,达到强化收缩的目的。②药物治疗:可以遵医嘱服用益母草颗粒或者注射缩宫素,能够让宫腔中积血加速排出体外。③活动指导:分娩后的24小时可以在床上进行更换体位等活动,48小时便可以下床缓慢行走,防止卧床的时间较长造成血液淤积。
胎盘残留。胎盘残留指的是在分娩后部分胎膜组织或者胎盘并没有完全排出体外,这些残留的组织会出现脱落、坏死,造成反复出血的症状。(一)残留组织的形成机制。①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植入、前置胎盘等情况使得子宫壁与胎盘之间紧密黏连,或者子宫收缩无力使得胎盘不能够完全剥离。②胎膜残留:在分娩期间胎膜碎片断裂,导致部分在宫腔角落残留。③人工干预不足:在产程中清宫操作不彻底,或者没有仔细检查胎盘完整性。(二)临床特征与干预。在恶露干净后会再次出现鲜红色血,或者血性分泌物持续超过10天,可能会伴随发热、腹痛等症状。①药物治疗:若是残留组织不超过1cm,并且不存在感染的情况下,可以遵医嘱使用米索前列醇片促进排出。②清宫术:当残留组织超过1cm或者出血量较多,则应该接受清宫术将残留物彻底清除。
产褥感染。产褥感染指的是在分娩之后病原体侵袭生殖道诱发的全身或者局部感染现象,这会诱发子宫内膜炎,对创面愈合产生影响,导致恶露不净。(一)感染途径与高危因素。①上行感染:产后使用不洁护垫或者未及时更换卫生巾等,会导致细菌入侵后经由阴道逆行感染。②医源性感染:分娩期间的会阴侧切、产钳助产等器械操作,或者剖宫产等手术都会增加产褥感染的概率。③全身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贫血、慢性疾病等会导致女性免疫功能下降,造成产褥感染。(二)临床特征与干预。恶露一般为棕红色或者暗红色,伴有臭味、下腹部疼痛以及子宫压痛的症状,此外,还会发热,体温在38℃以上。①抗生素治疗:医生会结合病原体的情况选择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甲硝唑配合头孢类药物,治疗7到10天。②支持治疗:通过增强营养、纠正贫血或者保持会阴部清洁的方式进行治疗。如给予高蛋白饮食、补充铁剂并每天使用温水清洁2到3次会阴部位等。③预防措施:在分娩后的2小时之内及时进行会阴部位消毒,并且在分娩后42天内要避免盆浴、性生活等,定期更换卫生物品以预防产褥感染。
产后恶露不净并不是单纯指的排出不干净,而是在子宫修复期间出现的病理信号。因此,希望女性能够正确看待这一病理现象,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排查可能的原因,之后遵医嘱接受相应治疗,这样才能在产后完成从生理到心理的全面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