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人印象中,只有中老年群体才有心脏类疾病。但实际上青少年患这一疾病的概率逐年提升,尤其是一种名为心肌炎的心脏疾病,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起病隐匿且其症状与日常感冒非常相似,但实际上危险性极高,可在短时间内夺走患者生命。为此一定要了解它并懂得保护自己的正确做法。
年轻人脆弱的心脏。心肌炎即心肌组织出现了炎症问题,通常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为人熟知的感染源为病毒,包括但不限于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还有近些年进入大众视野的腺病毒、新冠病毒等,都与心肌炎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为什么心肌炎盯上年轻人?并非是因为年轻人心脏不如其他年龄段人群心脏“强壮”,而是因为年轻人的生理功能屏障更敏感、免疫系统反应更强烈,尤其是当病毒侵袭心肌细胞时,机体自然而然调动机体防御体系,以期快速清除病毒、恢复稳态,但常常会因为过度反应而导致免疫系统“不分敌我”,在攻击病毒的同时也损伤健康的心肌细胞,继而导致严重心肌损伤,因而一次看似普通的感冒都有可能成为心肌炎的诱因。
警示信号的识别。单从临床表现有时难以判断是否患上心肌炎,且当炎症累及心肌细胞范围不同、部位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时,表现均不同,轻者可毫无症状,重者则迅速发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许多年轻人认为自己身强力壮,小病小痛无需紧张,常常忽视了身体给我们的警示信号,而后造成了严重后果,对此务必警惕以下几点。①莫名胸痛胸闷。尤其是持续性的闷痛、隐痛或刺痛,这与典型心绞痛的压榨性疼痛有明显区别,易于区分,且心肌炎疼痛位置并非固定的,还会在活动以后甚至是平躺时感觉到症状加重,相反稍作休息或坐起后有轻微缓解,可知与体位与活动明显相关,尤其是已经出现呼吸困难的问题,要考虑心功能损伤。②严重疲劳乏力。患心肌炎后常有远超普通感冒后的疲劳感,患者即使充分休息,也未能有效缓解这种乏力感甚至会持续性的虚弱、提不起精神,这往往是全身供血供氧不足的直接表现,通常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有关,需警惕。③心慌心跳漏拍。心肌炎患者常伴随心律失常问题,具体表现为心跳过快(心动过速)、过慢(心动过缓),或是感到心跳不规律、有心跳漏拍感(期前收缩),尤其是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无故出现心慌、头晕,需格外注意,建议去医院做检查。④眼前发黑晕厥。这是一个更加危险的信号,很可能已经出现一过性的严重心律失常,或是当前处于血压骤降的阶段,导致大脑供血严重不足,再严重下去可能会站立不稳、突发性晕倒,还会增加意外损伤的风险,必须立刻就医。⑤病情迁延不愈。患者于感冒或腹泻症状出现后的1到3周,非但没有恢复,反而出现了此前说过的胸闷、心悸、头晕、极度乏力等心脏相关症状,应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
关键时刻的行动。一旦怀疑患上心肌炎,应当立即采取关键的行动。首先立即就医并选准相应科室,至心血管内科并向医生清晰地、详细地描述全部症状,其次,要高度配合完成关键性检查项目,如基础性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线索,又如心肌酶谱检查、心脏超声等,最后要做到完全遵医嘱治疗,考虑到当前并无特效药,轻症以休息为主并配合对症支持干预、放松心情,目的在于减轻心肌负荷;重症患者需立即住院治疗。此外,年轻人要重视感染防护,尤其是在流感高发季节佩戴口罩、勤洗手,在患病且症状完全消失后的一周内仍要注意,既要避免剧烈运动,也要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心肌炎现如今已成为悬在年轻人头上的一把利剑,可能在不经意间危及其生命,但这把剑并非无法移除,关键在于认知转变即在准确识别警惕信号后转变“硬扛”心态,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