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版 科普

妊娠期高血压:孕妈妈和宝宝都要警惕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11月20日

  □福建省长汀县妇幼保健院产科 兰仙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怀孕过程中,孕妇出现的血压升高现象。它不仅是孕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孕妇和胎儿不良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期高血压包括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和子痫等,影响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因此,孕期女性应特别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做到积极预防、早期发现。

  妊娠期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妊娠期高血压通常分为几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有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和子痫。妊娠高血压是指在怀孕20周后出现的高血压症状,且没有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先兆子痫则是高血压伴有蛋白尿、浮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发展为子痫,导致孕妇出现抽搐、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妊娠期高血压不仅影响母体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可导致胎儿发育迟缓、早产甚至死亡。

  妊娠期高血压的病因。妊娠期高血压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但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①孕妇的基础健康状况:若孕妇存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肾脏病等基础疾病,则更容易在妊娠期出现高血压。②孕妇年龄:年龄偏大(35岁及以上)或过年轻(18岁以下)的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年龄过大时,身体的代谢与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导致血压异常。③多胎妊娠:怀多胎的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剧烈波动,且血管负荷增加,导致血压容易升高,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较单胎孕妇更高。④遗传因素:如果孕妇有家族高血压病史,那么她在妊娠期患高血压的概率也会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对血压调控起着重要作用。⑤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体重过重、缺乏运动等,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的重要诱因。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孕妇的代谢和血管健康,增加了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

  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的影响。①对母体的影响:妊娠期高血压会增加孕妇并发心脏病、肾病、脑卒中的风险。严重的高血压可能导致胎盘早剥、子宫内出血甚至母亲的生命威胁。若不及时干预,患者还可能发展为慢性高血压,影响今后的健康。②对胎儿的影响:高血压对胎儿的影响尤为重要。高血压会导致胎盘供血不足,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进而导致胎儿生长受限、体重过轻甚至早产等问题。胎儿若发生缺氧或胎盘功能不全,还可能面临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终身性的健康问题。

  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预防与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筛查非常重要,以下几点可帮助孕妇降低发病风险。①定期产检:孕妇在怀孕期间需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尤其是在怀孕20周以后,定期监测血压水平,及时发现高血压症状。②保持健康体重:孕妇应保持适当的体重增长,避免过度肥胖,这对控制血压至关重要。③健康饮食:合理安排膳食,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保持营养均衡。④适度运动:孕妇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度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⑤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孕妇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时间的精神压力。过大的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

  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妊娠期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确保母婴安全。①药物治疗:对症药物治疗是妊娠期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的药物包括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等。孕妇在使用药物时需要谨慎,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②生活方式调整:控制体重、合理膳食、保证充分休息、减轻压力等措施均有助于高血压的缓解。③严密监测:对于已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的孕妇,需进行严格的监测,包括血压、尿蛋白、胎心监测等,确保早期发现并发症。

  孕期女性应时刻关注自身健康,定期产检,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确保顺利度过妊娠期。对于已经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及时就医、科学管理、积极干预,是确保母婴健康的关键。只有做好预防和早期发现,才能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