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版 科普

放疗副反应:如何缓解癌症治疗过程中的不适?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唐祖婕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11月20日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DNA,使其失去分裂和生长能力,从而达到控制或消灭肿瘤的目的。放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一定影响,引起一系列副反应。这些副反应若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明显不适。

  放疗副反应的主要类型。①皮肤反应。皮肤是最常见受累的部位之一。放射线可引起局部红斑、干燥、脱屑甚至放射性皮炎。早期表现为皮肤灼热感、瘙痒及色素沉着,严重者可形成糜烂或溃疡。部分患者还会感到局部紧绷、刺痛或轻微肿胀,尤其在反复摩擦处更为明显。应保持照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及暴晒;穿宽松棉质衣物;禁止使用含酒精或香料的护肤品,以防刺激;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用修复乳或低浓度糖皮质激素软膏等缓解炎症反应。②消化系统反应。当照射范围涉及胸腹部时,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尤其在腹盆腔放疗中,肠黏膜受损可能导致放射性肠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部胀气、轻度绞痛或排便频繁,进食稍多即产生饱胀不适。可采取少量多餐、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吐药或益生菌;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软质食物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③造血系统反应。骨髓是放射敏感组织之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下降,表现为乏力、易感染或出血倾向。重度者可能伴有头晕、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免疫力显著下降,需密切监测。可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暂停放疗或调整剂量;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深绿色蔬菜;遵医嘱使用升白或促红药物;同时保持良好作息。

  不同部位放疗的不适及对策。①头颈部放疗。常见口腔黏膜炎、咽喉疼痛及味觉减退。唾液腺受损可导致口干。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口腔异味,进食时有灼热感。可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用生理盐水或淡盐水漱口;避免辛辣及酸性食物;可含服无糖口含片或使用人工唾液缓解口干。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镇痛喷剂或含漱液以缓解疼痛刺激。②胸部放疗。部分患者出现放射性肺炎,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或低热。个别病例可伴胸闷、轻度胸痛或疲倦感,活动后症状加重。若出现持续咳嗽或气促,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日常避免吸烟和二手烟,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配合呼吸训练及适度运动改善肺部通气功能。③骨盆放疗。主要影响膀胱、直肠及性腺,常见尿频、尿急、腹泻、性功能下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排尿灼热感、夜尿增多或下腹坠胀。可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减少膀胱刺激;控制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摄入,减轻腹泻。必要时可配合使用益生菌或局部护理药物缓解症状。

  全程管理与心理调适。①营养支持。合理营养是抵抗副反应的重要基础。应保证足够蛋白质与热量摄入,优选高蛋白、低脂、富维生素的饮食结构。必要时可使用肠内营养制剂,预防营养不良。对于口腔溃疡或吞咽困难者,可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减少进食疼痛。②运动与休息。适度运动(如散步、轻柔拉伸)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放疗期间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强度应因人而异,每日轻度活动20至30分钟有助缓解疲劳。③心理疏导。放疗副反应往往引起焦虑、恐惧或抑郁情绪。建立积极心态、与医护团队充分沟通、参与患者互助群体都有助于心理恢复。心理治疗与药物辅助干预也能有效改善情绪障碍。家属的理解与陪伴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与孤独感。

  放疗的副反应虽不可完全避免,但科学预防、早期识别与综合干预能显著减轻不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放疗不仅是对身体的治疗,更是心理与意志的考验。只要保持信心、合理护理,放疗的“副作用”终将被控制,而抗癌的希望始终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