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这一充满爱心的公益之举,既能为他人送去生的希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身新陈代谢。献血后的针眼护理不能忽略,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因未能及时按压或者未能及时观察针眼出血情况等因素产生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
第一步:及时按压——止血防瘀的“黄金时刻”。穿刺完毕后,采血护士会迅速贴上无菌创可贴或者无菌敷贴,此时,献血者的“护理大业”便正式开启。因为采血针穿刺时会有两个针眼:一个是皮肤针眼,一个是血管针眼。大家习以为常的按压方式只按压了皮肤针眼,忽略了血管针眼。所以及时并正确的按压针眼是关键中的关键,堪称止血防瘀的“黄金时刻”。①按压手法有讲究。采血完毕后,需用食指和中指及无名指指腹紧压针眼处,力度适中,不能过轻,否则无法有效止血,导致血液外渗形成瘀斑;也不能过重,避免压迫血管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造成不必要的疼痛。按压时,手臂应保持伸直状态,切勿弯曲,因为弯曲会使肌肉收缩,增加血管内压力,不利于止血。②按压时间要足够。采血完毕后,一般建议按压针眼10到15分钟。对于凝血功能稍弱的人群,按压时间可适当延长至20分钟。在这看似漫长的十几分钟里,可别因为着急或觉得无聊就偷偷松开创可贴查看,否则很可能前功尽弃,让血液再次渗出。③观察出血情况。按压结束后,不要立刻将手臂大幅甩动或进行剧烈运动。应先缓慢松开,观察针眼处是否还有出血迹象。若仍有少量渗血,可再次按压片刻,直至完全止血。献血后手臂至少1小时内不要提重物,注意休息,24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长途驾驶车辆、从事高空作业等。
第二步:保持清洁——抵御细菌的“坚固堡垒”。止血后,针眼处的皮肤屏障尚未完全恢复,此时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爽。①避免沾水。献血后的24小时内,针眼部位切勿沾水。不要用手揉针眼,创可贴或者敷贴应至少保留4小时。②避免污染。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针眼部位接触不干净的物品。比如,不要用手随意触摸针眼,因为手上携带细菌,一旦接触,细菌便可能趁虚而入。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针眼与衣物过度摩擦,应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针眼的刺激。
第三步:留意观察——捕捉异常的“敏锐眼力”。即使做好了前面的护理工作,也不能掉以轻心,还需时刻留意针眼部位的变化,拥有捕捉异常的“敏锐眼力”,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①观察红肿情况。正常情况下,针眼处可能会有轻微的红肿,但范围较小,一般在2到3天内会逐渐消退。针眼周围出现淤青也不要紧张,这是因为少量血液渗出的缘故,24小时后可用毛巾热敷,一般一周后淤青会逐渐消退。②关注疼痛程度。献血后,针眼部位可能会有轻微疼痛,这是正常现象,通常在1到2天内会自行缓解。
献血后的针眼护理虽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诸多学问。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只要我们严格按照以上步骤进行护理,就能轻松面对,让爱心之举更加安全、健康。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把无偿献血变成日常,让我们成为生命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