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版 科普

脑梗急救:记住“FAST原则”能救命!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李海烽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11月20日

  脑梗死(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每延误1分钟救治,患者大脑将损失约190万个神经元。FAST原则是国际通用的脑梗快速识别工具,掌握这4个字母的急救要点,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

  FAST原则核心内容。①F(Face,面部)检查方法:让患者微笑或做鼓腮动作,观察面部肌肉是否对称。异常表现:一侧嘴角下垂,面部肌肉僵硬,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闭眼时单侧眼睑闭合不全。②A(Arm,手臂)。检查方法:让患者平举双臂至与肩同高,保持10秒。异常表现:一侧手臂无力下垂,无法保持平举,手指麻木或无法完成精细动作,行走时向一侧偏斜。③S(Speech,言语)。检查方法:让患者重复简单短句或回答“你叫什么名字?”等问题。异常表现:发音含糊不清,类似“大舌头”,无法理解他人话语,完全失语,无法说话或书写。④T(Time,时间)。行动要点:立即拨打120,清晰告知调度员“疑似脑梗,发病时间XX点XX分”,并强调需送往具备溶栓能力的医院;记录发病时间:精确到分钟,此信息对医生判断溶栓适应证至关重要。避免错误操作:不要自行驾车送医;不要喂食喂水;不要掐人中。

  急救全流程。①快速识别症状。除FAST原则外,还需警惕以下预警信号。视觉异常:单眼或双眼突发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平衡障碍:行走时像“踩棉花”,或突然跌倒;剧烈头痛:伴随恶心呕吐,尤其是既往无头痛病史者;意识改变:嗜睡、昏迷或反复打哈欠(提示脑缺氧)。②立即呼救与准备。拨打120时:保持冷静,准确描述症状;提供详细地址。准备就医材料:医保卡、身份证、既往病历,常用药物清单(如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③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管理:将患者平放于硬质平面(如地板),头部略微抬高15度到30度,若患者呕吐或意识不清,立即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清除异物:迅速解开衣领、腰带,摘除假牙,用纱布或手指缠绕纱布清理口腔呕吐物。④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指标:呼吸频率(正常16到20次/分),脉搏(正常60到100次/分),血压(切勿自行服用降压药)。紧急处理:若患者心搏骤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若出现癫痫发作,移除周围危险物品,勿强行按压,防止二次伤害。⑤配合医院急救。强调黄金时间窗:静脉溶栓,在发病后4.5小时内;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在发病后6小时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快速检查流程:优先完成头颅CT(排除脑出血);同步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多学科团队会诊(神经内科、急诊科、影像科)。

  预防与康复。①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目标血压<130/80mmHg;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高血脂: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mmol/L;房颤:遵医嘱使用抗凝药(如华法林、利伐沙班)。②健康生活方式。饮食:每日食盐摄入<5克,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蔬菜、水果),限制红肉摄入,优先选择鱼类、禽类。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戒烟限酒:吸烟者脑梗复发风险增加2到4倍,男性每日酒精摄入<25克、女性<15克。③定期随访与康复。随访频率:发病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头颅MRI等检查。康复训练:肢体功能障碍,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障碍,语言治疗(ST);吞咽困难,吞咽功能训练、调整食物质地。

  常见误区澄清。误区1:“等子女回家再送医”。真相:脑梗救治每延迟1分钟,大脑损失190万个神经元,必须争分夺秒。误区2:“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真相:未明确病因前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加重脑出血,需医生评估后使用。误区3:“针灸或推拿能疏通血管”。真相:目前无证据表明中医理疗可替代溶栓或取栓治疗,可能延误最佳时机。

  脑梗的急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记住FAST原则,掌握正确的急救流程,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