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县中医医院 赵友芝
呼吸急促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体弱者或经常感冒的人。中医认为,肺主呼吸,若肺气不足,就会出现气短、喘息、疲倦乏力等症状。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通过中医调理肺气虚从而轻松呼吸。
肺气虚的成因。体质因素。肺气虚多见于体质较弱的人群,如老人、小孩及久病体虚者。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肺气就会不足,容易出现气短、呼吸急促等症状。久病伤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疾病会耗伤肺气,导致肺功能减弱,出现气虚表现。中医强调“久病及肺”,即长期患病的人,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肺气更容易亏损。情志失调。中医认为“悲伤肺”,过度的忧伤、焦虑会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导致肺气运行不畅,久而久之,肺气虚弱,出现呼吸急促。过劳及不良生活习惯。过度劳累、熬夜、不规律的作息会耗损正气,尤其是肺气。长期处于高压力、缺乏休息的状态,容易导致肺气虚。此外,长期吸烟、生活环境空气质量差,也会损伤肺气。
肺气虚的症状。呼吸急促。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呼吸短促,稍微活动后就感觉喘不过气来,甚至出现胸闷不适。这是由于肺气不足,气机不能宣发,导致呼吸功能减弱。咳嗽无力。肺气虚的患者咳嗽多为无痰或少痰、咳声低弱,甚至懒得咳嗽。这是因为肺气不足,推动无力,不能有效地排出痰液。容易感冒。肺主卫外,肺气虚则卫气不固,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被外邪入侵,出现反复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状。气短乏力。肺气虚的患者常常表现为说话无力、声音低弱、四肢乏力,甚至稍微活动就觉得疲惫不堪。这是由于肺气不足,不能推动全身气血运行,导致机体功能低下。面色苍白、汗多。由于肺主皮毛,肺气虚则腠理不固,容易出现自汗、盗汗、面色苍白、唇色淡白等症状。
中医调理肺气虚的方法。中药调理。(一)补肺气药物。①黄芪。补气固表、益卫固汗,是治疗肺气虚的常用药。常与白术、防风配伍,以增强补气固表效果。②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适用于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者。③太子参。补气生津,适用于气虚口渴、疲乏无力者。(二)经典方剂。①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敛汗的功效,适用于肺气虚弱、气短乏力、盗汗自汗者。②补肺汤。由人参、黄芪、五味子、紫菀、桑白皮等药物组成,主要用于补肺气、止咳喘,适用于气短、咳嗽无力者。针灸调理。(一)取穴原则。取肺经、脾经、任脉腧穴,以补益肺气、调和脾肺为主。常用穴位有肺俞(背部膀胱经)、中府(肺经)、气海(任脉)、关元(任脉)、足三里(胃经)。(二)操作方法。①肺俞、中府:补肺气、止咳喘,可采用温和灸或温针灸的方法,每次施灸15到20分钟。②气海、关元。温补元气、固本培元,适用于气虚乏力、自汗盗汗者,可采用艾灸。③足三里:健脾益气、调和脾肺,常配合针刺或灸法,以增强补气效果。饮食调养。(一)适合肺气虚的食物。补气类食物如山药、莲子、红枣、黄精、百合、栗子、鸡肉、牛肉等;润肺生津食物如雪梨、银耳、蜂蜜、白木耳、葡萄、甘蔗等。(二)推荐食疗方。①黄芪炖鸡汤。黄芪30克、党参15克、红枣5枚、鸡肉200克。将所有材料炖煮2小时,补气健脾、益肺固表,适用于气短乏力、易感冒者。②百合莲子粥。百合30克、莲子30克、大米100克。煮粥食用,具有养肺益气、安神润燥的作用,适用于咳嗽无力、气短自汗者。(三)饮食禁忌。忌食寒凉、辛辣、油腻食物,如冰镇饮料、辣椒、烧烤等,以免伤及肺脾,加重气虚症状。忌暴饮暴食,应少食多餐,以减轻脾胃负担,有助于肺气的恢复。
肺气虚导致的呼吸急促是常见的健康问题,通过中医调理可以有效改善。日常生活中,除了合理用药、针灸调理外,还应重视饮食调养和生活起居的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