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版 科普

脑袋里的“红色警报”:揭秘脑出血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03日

  □梁山县人民医院 周长军

  脑出血对我们的健康会带来严重的危害,而在现在社会中,脑出血这一“红色警报”也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脑出血就像大脑中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由于触发了某些因素而导致爆发。其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也是社会健康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就对脑袋里的这一“红色警报”展开详细探究,具体揭秘脑出血的真相。

  脑出血的定义。脑出血在医学上属于脑卒中的一种类型,其是指大脑的内部或者周围血管出现破裂,致使血液进入脑组织,从而引起局部损伤及功能障碍。脑出血属于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由于其高致残率及死亡率,因此也被认为是所有脑血管疾病中的“头号杀手”。脑出血根据其出血的部位又可以分为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硬膜下出血等,其中脑实质内出血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在所有的脑出血病例中占到了70%到80%。

  脑出血的症状。脑出血患者根据其个体差异会有所不同,但大多数脑出血患者的常见症状主要有头痛、视力障碍、眩晕、言语不清以及肢体无力等。头痛在脑出血的症状中是最常见的一种,患者可能会突然有剧烈的头痛出现,并伴随着恶心及呕吐等多种症状表现,而疼痛也可能随着颅内压的增高,进一步往整个头部蔓延。眩晕症状则大多数在患者突然改变体位或者头部位置时出现,这种症状会持续数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视力障碍如视野缺损、视力模糊或者单眼失明等,这也是脑出血的常见症状,并且这些症状也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并迅速消失。而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甚至瘫痪等症状,则是脑出血患者可能出现的一些严重症状。

  脑出血的原因。有许多原因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其中主要包括脑血管病变、高血压、头颅损伤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其中脑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是脑出血的重要原因;高血压则是造成脑出血的首要危险因素,原发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比例可达到70%到80%;头颅损伤如车祸、意外跌倒等,都可能导致血管出现撕裂,进而引发脑出血。除此之外,酗酒、吸烟、体重过重、劳累过度以及情绪激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导致诱发脑出血。

  脑出血的预防。要做好脑出血的预防,控制危险因素非常关键,同时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做好高血压的控制。通过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医生建议,必要时服用降压药物等,让血压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的风险。其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适量的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良好的心态,都是脑出血预防的重要措施。同时,戒烟限酒以及合理饮食,也能很好地预防脑出血。在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及全谷物,减少高盐、高糖及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可以帮助改善血管健康,从而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脑出血的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方式也需要根据病情而异,其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要患者卧床休息数周,并保持情绪稳定及呼吸通畅,也要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如果是出现昏迷的患者,则应让其头偏向一侧,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以防呼吸道出现堵塞,必要时可以进行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气管。在药物治疗方面,如果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血氧饱和度低或者缺氧等情况,则应让患者及时吸氧,并使用脱水剂来降低颅内压,以此减轻患者的脑水肿。手术治疗则主要清除血肿,降低患者颅内压,从而减少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等,但具体手术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总之,脑出血这一“红色警报”,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关注自身的健康,并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我们通过对脑出血真相的全面了解,并做好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才能更好地降低疾病对我们生命健康及安全带来的威胁,从而远离疾病的困扰,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