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版 科普

手术室护理的“黄金法则”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03日

  □广安市人民医院 林红余

  手术室是救治生命的“圣地”,每一场手术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病魔的较量。而在这场较量中,手术室护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更是患者康复的基石。

  术前准备:细致入微,为手术保驾护航。(一)患者评估与准备。在术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病史和过敏史。这就像是战前的侦察,只有掌握了敌人的“情报”,才能制定出精准的“作战计划”。除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如清洁身体、更换手术衣、剃毛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实则关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比如,剃毛可以减少手术区域的细菌数量,降低感染风险;而清洁身体则可以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更加舒适,减少不适感。(二)环境与物品的准备。手术室是一个高度洁净的环境,它需要保持无尘、无菌,以防止手术过程中的感染。在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区域达到无微生物污染的状态。同时,手术所需的器械、敷料等物品也需要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如高压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手术室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一般来说,手术室的温度设定在22℃到25℃,湿度控制在40%到60%之间。这样的环境不仅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还能让患者感到更加舒适。

  术中配合:默契无间,共筑生命防线。(一)无菌操作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手术室护理的“黄金法则”之一。在术中,所有进入手术室的人员都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帽子、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这些装备就像是给医护人员披上了一层“铠甲”,保护患者不受微生物的侵害。手术区域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管理。护理人员会使用无菌单覆盖非手术区域,减少暴露面积,降低感染风险。同时,他们还需要确保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在传递过程中保持无菌状态,避免跨越无菌区。(二)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是评估病情和手术风险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比如,在心脏手术中,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波动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与否。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手术方案或采取急救措施。

  术后护理:细致入微,助力患者康复。(一)生命体征的持续监测。手术结束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并没有结束。护理人员需要继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比如,在麻醉苏醒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可能会出现波动。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二)伤口与引流管的护理。手术后的伤口和引流管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伤口的变化情况,如有渗血、红肿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同时,他们还需要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确保患者的康复。对于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为他们更换尿袋和清洁尿道口等部位的皮肤黏膜组织以防止感染发生。(三)疼痛管理与营养支持。手术后的疼痛往往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食欲等生理功能进而影响其康复进程。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身体状况,合理选用止痛药,并进行针对性镇痛护理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为他们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和指导确保他们的饮食安全和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促进患者的伤口愈合和体力恢复。

  手术室护理是一门既严谨又充满温情的学问。它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去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安全与健康。通过今天的科普文章,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了解守护生命的“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