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人民医院介入诊疗科 王珊珊
介入手术主要是指借助DSA、CT等先进医学影像设备,采用导丝、导管等器材,通过微小创口微创治疗人体疾病的技术,具有疗效高、创伤小、见效快、简便易行以及副作用少等优势特点,属临床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当前,介入手术常用于药物治疗难奏效或不愿/不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人群,如动脉瘤栓塞术、椎体成形术、脑血管造影术等。介入手术护理则是保障手术顺利、促进身体恢复的重要手段。
术前护理。术前检查。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接受各项检查,以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一般而言,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以及过敏史。此阶段,患者应配合完成各项检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健康宣讲。护理人员会告知患者手术基本流程、注意事项、潜在并发症以及康复指导等内容,以提升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缓解焦虑情绪。此阶段,患者应认真听取医护人员传递的信息。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会予以患者心理安慰与支持,用以缓解或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此阶段,若患者存在不良情绪,应积极寻求护理人员帮助,调整情绪。术前准备。护理人员会引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饮食调整(忌辛辣刺激饮食、均衡饮食等)、术前禁食(术前4h到6h禁水禁食)、术前备皮、衣着调整(去除装饰物等)、耐受能力训练等,用以应对潜在不适感或并发症。此阶段,患者应当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术前用药。对部分手术人群,医生可能会开具维持身体健康或稳定的药物,护理人员会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与剂量,并做好用药过程观察与记录工作,防止用药不良反应。此阶段,患者若遇用药不适反应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密切配合医生,助力手术顺利。常见护理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体温监测、心率监测、血压监测以及呼吸监测等)、意识状态监测(反应灵敏度观察、意识清醒度观察等)、术中出血监测(出血量监测等)、手术记录(手术过程及关键信息记录等)。简言之,护理人员会跟进整个手术过程,患者及家属无需过度忧虑。
术后护理。体征监测。护理人员会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呼吸、心率、意识状态、瞳孔、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等体征信息,若遇异常情况,会及时告知医生处理。此阶段,患者放心休养,家属可配合护理人员记录信息。并发症预防。医护人员会注意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配合医生监测病情,指导患者服用药物。此阶段,患者应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或提高并发症控制效果。药物管理。护理人员会精准把握患者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等信息,遵医嘱,制定合理药物管理计划,落实药物教育等工作,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此阶段,患者需配合护理人员合理用药,切勿自主停药、换药以及调整药量。饮食护理。一般而言,术后饮食需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护理人员会依据患者身体状态确定恰当的食物。此阶段,患者应听取护理人员的建议健康饮食,切勿暴饮暴食/过度饱食、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吸烟饮酒等,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体内水分。休息运动。一般而言,术后24h内,患者需卧床休息,此后,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逐步展开体力活动。在此阶段,护理人员会定期检查患者的体位等情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落实梳洗换床、喂水喂食、协助翻身等护理工作,以保障患者的休息质量,防止压疮等。此时,患者应当避免重体力活动,配合护理人员工作,注意日常休息。其他护理。其他护理包括穿刺部位护理,护理人员会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的血肿或出血情况,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穿刺点护理,如伤口砂袋加压等。疼痛护理。术后4h到14h,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等情况,遇此情况患者需及时告知护理人员,由医护人员落实针对性处理,切勿自行进行热敷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