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人民医院 陈黎
在医院的众多科室中,手术室无疑是一个神秘而又至关重要的地方。在这里,医生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希望。然而,手术室的每一次成功操作背后,都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无菌环境。
环境控制:打造无菌的“堡垒”。手术室,这个看似普通的房间,实则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的“无菌堡垒”。手术室的空气质量是维护无菌环境的关键。现代手术室通常配备高效的空气过滤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像勤劳的卫士一样,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将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物一一过滤掉,确保手术室内空气的洁净度。手术室的通风装置也功不可没。它们通过合理的气流组织,将洁净的空气源源不断地送入手术室,同时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种层流净化技术,就像给手术室穿上了一件“防护服”,有效阻挡了外界污染物的入侵。当然,手术室的地面、墙壁、顶棚等也是不容忽视的“细节”。它们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环境的卫生。手术室的墙壁、地面、天花板都采用易于清洁、不产尘的材料,手术台、器械台等也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实则构成了手术室无菌环境的重要一环。
人员着装与行为规范:守护无菌的“卫士”。手术室工作人员都穿着统一的手术服、戴着口罩和帽子,手套也是必不可少的装备。手术室内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外科医生、护士、器械护士等,都必须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帽子和口罩。这些无菌防护用品就像一层层坚实的“盾牌”,有效阻挡了人员自身携带的微生物对手术环境的影响。同时,手术人员还需要保持头发、胡须和指甲的清洁和修整,避免这些“藏污纳垢”的地方成为微生物的温床。除了着装要求,手术人员的行为规范也是维护无菌环境的重要因素。他们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如避免触摸非无菌区、及时更换污染的手套等。在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还需要保持动作轻柔、准确,避免过度牵拉、挤压组织,防止细菌进入手术部位。这些细致入微的操作规范,就像一道道严密的“防线”,守护着手术室的无菌环境。此外,手术室内还禁止非手术人员进入,以减少外部污染源引入。这种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了手术室内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物品消毒与灭菌:筑起无菌的“防线”。在手术室中,每一件物品都可能是潜在的污染源。因此,手术室内使用的所有器械、手术用具、药品、液体等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包装和保存过程,以确保其无菌状态。手术器械的消毒是手术室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们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清洗是去除器械表面的污垢和血迹,消毒是杀灭器械表面的细菌和病毒,灭菌是彻底杀灭器械内部的所有微生物。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这些灭菌方法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将微生物一一消灭在无形之中。除了手术器械,手术室内的其他物品如手术衣、口罩、帽子等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这些物品的消毒通常使用高温蒸汽、紫外线照射或化学消毒剂等方法。这些措施确保了手术室内所有物品的无菌状态,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要避免这些物品被污染或交叉感染。手术人员在使用无菌物品时,应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如使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传递容器传递物品,避免手接触无菌物品等。这些细致的操作不仅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对自己职业的尊重。
此外,手术室内还应明确划分无菌区域和非无菌区域。无菌区域包括手术台及周围一定范围、手术器械台、手术人员的手部等。非无菌区域包括手术室的墙壁、地面、手术室外的走廊等。手术人员必须明确区分无菌区域和非无菌区域,避免跨越无菌区域,防止污染。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并有明确的标识。使用前,应检查无菌物品的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是否在有效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