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版 科普

一起了解超声心动图及应用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03日

  □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 黄江涛

  超声心动图是指应用超声短波测距原理脉冲超声波透过胸壁、软组织测量其下各心壁、心室及瓣膜等结构的周期性活动,在显示器上显示为各结构相应的活动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用记录仪记录这些曲线,即为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工作原理。探头发出短波超声束,通过心脏各层组织,反射的回波在探头发射超声波的间隙被接收,通过正压电效应转变为电能,再经检波、放大,在荧光屏上显示为强弱不同的光点,超声波脉冲不断穿透组织及产生回波。不同时间反射回来的声波,依反射界面的先后而呈一系列纵向排列的光点显示于荧光屏上。慢扫描电路的水平偏转板使纵向排列的光点在示波屏上从左向右扫描,呈现连续波动的曲线及图形。横坐标为时间,心脏各层结构反射的光点随时间而展开,即形成一幅显示距离、时间、幅度及光点强弱的位置、时间曲线图,此即M 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原理与M 型相似,不同之处是探头产生的声束进入胸壁后呈扇形扫描,根据探头的部位和角度不同,可得不同层次和方位的切面图。此法能在透声窗较窄的情况下,避开胸骨和肋骨的阻挡,显示较大范围的心内各结构的空间方位,图像比较清晰,是主要的检查法。造影超声心动图是通过静脉或心导管注射声学造影剂,使心腔内均匀的血液产生较大的声阻差,超声束通过时产生密集的云雾状回声,与正常时心腔的暗区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法对心内分流性疾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断帮助较大。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在二维及M 型超声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多普勒原理检测心脏及大血管内血流的一种新技术。

  超声心动图种类。(一)M 型超声心动图。患者平卧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3或第4肋间,涂耦合剂后进行定点,或探头作弧形转动扫查。从心底部扫查到心尖部,必要时在剑突下或胸骨上窝探查。(二)二维超声心动图。患者采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探头放置部位与M 型相同。心脏体积较大,结构复杂,探头随意置于心前区,即能获得一种图像。(三)造影超声心动图。在二维图像或M型超声监视下,由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根据M 型超声心动图上造影剂流线的倾斜度,可计算该区的血流速度。本法对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左向右分流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一种超声造影心肌灌注显影增强检查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意义。(四)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液内有很多红细胞,它能反射和散射超声,可以认为是微小的声源。探头置于肋间隙不动而发射超声波,红细胞在心脏或大血管流动时,红细胞散射的波长发生改变。红细胞朝向探头运动时,反射的波长减少,反之则增加。这种红细胞与探头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波长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移。它可以显示血流的速度、方向和血流的性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又分为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一)心脏和大血管结构。M 型超声心动图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可实时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对心包积液、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心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室壁瘤、假性室壁瘤)、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等有重要诊断价值。对心脏肿物、冠心病、心包疾患、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人工瓣膜随访、大血管疾患也有辅助诊断价值。(二)血流速度和血流类型。多普勒超声可探测血流速度和血流类型。(三)三维重建超声心动。主要想解决心脏的定量分析和提供更清晰的立体结构。(四)经食道超声。经食道超声是经胸超声心动图的一种补充,主要是确定栓子的来源,特别是对经胸超声不能获得满意图像及左心耳部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夹层、术中监测等。(五)血管内超声。血管内超声主要应用于冠脉内,使用直径1.1到1.8毫米的导管顶端装有超声探头,将其放置到冠脉病变部位可更好地观察病变外形,且可根据回声特性判断病变构成,还可用它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脉的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