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第二医院 刘立杰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意外情况误食有毒物品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有毒物品可能包括清洁剂、农药、药物、化学品等,一旦误食,往往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掌握误食有毒物品后的急诊自救“黄金法则”至关重要。
保持冷静,迅速识别。如果可能,迅速识别误食的有毒物品是什么。这有助于后续的急救措施和医生的诊断。可查看物品包装上的标签、说明书,或者回忆误食时的情景,尽可能获取更多关于有毒物品的信息。
立即催吐。(一)催吐的适用条件。误食毒物后,首要措施是拨打急救电话。自行催吐可能加重病情,尤其是腐蚀性物质(如洁厕剂)或石油类产品(如汽油),催吐会导致食道和肺部二次损伤。仅在医生远程指导下,且确认毒物无腐蚀性、患者清醒时,才可尝试催吐。(二)催吐的方法。①刺激咽后壁:用手指、筷子或鹅毛等刺激咽后壁,诱发呕吐反射,注意力度要适中,避免损伤咽喉。②饮用催吐剂。可以饮用适量的温盐水或淡肥皂水,然后刺激咽后壁催吐。这种方法相对温和,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三)催吐的注意事项。催吐过程中要保持头部前倾,避免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如果呕吐物中有鲜血或咖啡色物质,可能是消化道或咽部出血,应立即停止催吐并就医。催吐后不要立即进食或饮水,以免再次刺激胃肠道。
及时洗胃。(一)洗胃的适用条件。洗胃的黄金时间通常在误服后1小时内,且仅对部分毒物有效(如未吸收的药物)。对于腐蚀性物质或烃类化合物,洗胃可能造成二次伤害,需由医生评估后决定。(二)洗胃的注意事项。洗胃应在医院进行,由专业医生操作。洗胃并非适用于所有中毒情况。对于强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洗胃可能造成胃穿孔。医生会根据毒物性质、摄入时间和患者状态,决定是否洗胃。洗胃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导泻与吸附。(一)导泻的适用条件。如果误食的有毒物品已经进入肠道,且患者没有腹泻症状,可以考虑使用导泻剂促使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导泻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二)吸附剂的使用。对于某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盐类,可以使用吸附剂如活性炭等吸附在胃肠道内,减少其吸收。吸附剂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或产生副作用。
对症治疗与观察。(一)对症治疗。根据误食的有毒物品和患者的症状,医生可能会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例如,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可以给予阿托品、解磷定等药物解毒;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给予氧气吸入或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二)密切观察。在急救过程中和急救后,都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注意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昏迷等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保留样本与告知医生。(一)保留样本。如果可能,应保留误食的有毒物品样本或其包装、说明书等。这些样本有助于医生判断有毒物品的性质和成分,从而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二)告知医生详细信息。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误食的有毒物品名称、误食时间、误食量、症状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预防误食有毒物品的措施。(一)妥善存放有毒物品。将有毒物品存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并加锁保管。避免将有毒物品与食品、饮料等混放。(二)加强安全教育。对儿童和老人进行安全教育,告诉他们哪些物品是有毒的,不能随意接触或食用。(三)注意药品管理。遵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过期药品应及时处理,避免误服。
误食有毒物品后,时间就是生命。掌握急诊自救“黄金法则”,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在自救的同时,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日常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误食有毒物品的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