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苏尚娇
对于一些女性来说,月经像是一场“噩梦”,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这些看似常见的经期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较为棘手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为10%到15%,主要影响育龄期女性。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组织仅存在于子宫腔内,它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增厚脱落,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异常种植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例如子宫肌壁、卵巢、输卵管、子宫韧带、膀胱、肠道、腹壁等其他器官。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会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出血和炎症反应,导致疼痛、黏连、囊肿形成等病理改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进行性加重的痛经。这是内异症最典型的症状,约80%的患者会出现与月经周期同步的盆腔疼痛,多为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前1到2天开始,月经第1天最为剧烈,以后逐渐减轻,可持续整个经期。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慢性盆腔痛。非经期也可能出现下腹坠胀、性交痛或排便痛,其中深部性交痛是典型表现之一。月经不调。部分患者伴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不孕。不孕是内异症的重要后果之一。据统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不孕的发生率高达30%到50%。患者因异位的内膜组织会引起盆腔黏连,影响输卵管的蠕动和拾卵功能,同时还可能影响卵子的质量和受精卵的着床。特殊部位的症状。当病变累及肠道时,可能出现便血、肠梗阻;累及膀胱时,可引发尿频、血尿等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尽管内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医学界认为其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经血逆流学说,部分月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内膜细胞在盆腔内种植生长。体腔上皮化生,盆腔腹膜细胞异常分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而内分泌失调则可能促进这些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遗传因素,一级亲属女性患病风险增加,提示遗传因素在内异症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方法。(一)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可以了解子宫的大小、位置、活动度,以及附件区是否有包块、压痛等情况。如果在子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等部位。触及痛性结节,对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有重要意义。(二)超声诊断:妇科医生的“第三只眼”。超声检查因其无创、经济、可重复性强,已成为内异症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尤其是经阴道超声,对盆腔病变的分辨率高,提高诊断准确率。常见病变的超声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单侧或双侧附件区囊性包块,囊壁较厚、内部呈均匀低回声(“磨玻璃样”),偶见分隔或沉积物。彩色多普勒显示囊内无血流信号,周边可见环状血流。②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骶韧带增厚,呈结节状低回声。直肠阴道隔或肠道壁出现不规则低回声结节。动态观察可见病灶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③子宫腺肌病。子宫均匀性增大,后壁多见、肌层内散在点状高回声或囊性区呈“栅栏”征、结合带增厚且边界模糊。(三)腹腔镜检查。这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通过腹腔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盆腔内异位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四)鉴别诊断要点。卵巢囊肿:单纯性囊肿壁薄光滑,无“磨玻璃样”回声。盆腔炎性包块:血流信号丰富,常伴发热等感染征象。恶性肿瘤:囊实性混合包块,CA125显著升高。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个体化选择是关键。内异位症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及是否有生育需求进行个体化选择,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此外其有易复发的特性,术后需配合药物维持治疗,并定期进行超声随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