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 苏杰慧
心搏骤停是临床中一种极为严重的病理状态,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停止有效的跳动,血液无法流向全身,重要器官迅速缺氧,若不及时进行处理,患者在几分钟内可能死亡。心搏骤停多为突发性且没有任何预警,当发生心搏骤停时,第一时间的反应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急救人员到达前的黄金一分钟内,生死可能就在这一分钟的决策中产生。
心搏骤停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心搏骤停的常见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痉挛)、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电击伤害(如高压电击、闪电)、心脏结构性疾病(如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药物或毒物中毒。这些因素可引起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搏骤停。患者通常突然失去意识、无脉搏、呼吸停止,并伴有面色苍白、瞳孔放大等体征。及时识别和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心搏骤停的黄金一分钟。心搏骤停后,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因缺氧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研究显示,如果心搏骤停未能在4分钟内得到有效的复苏,超过6分钟缺氧的时间,脑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损伤,超过10分钟,生还的概率几乎为零。心搏骤停的救治必须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
一分钟内的紧急应对步骤。目睹心搏骤停时,首先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清楚说明现场情况,尤其是患者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的症状,以便快速引入专业救援。接着,若患者未恢复意识且无呼吸,应立刻开始胸外按压。正确的按压方法是将双手叠加放于胸骨下半部分,用力垂直按压胸部,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深度应为5到6厘米。胸外按压有助于维持心脏对全身,尤其是大脑的血液供应,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同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确保气道畅通后,捏住患者鼻孔,用嘴封住患者嘴巴,吹气使胸部上升,每次吹气应持续约1秒钟。按压与吹气的比例应为30:2。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应迅速取出并根据设备指示操作,AED能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并在必要时自动进行电击除颤,帮助恢复心脏正常节律,从而提高患者生还的概率。
黄金一分钟内的决策。一分钟内的决策对于心搏骤停患者的生死至关重要。在这一分钟内,以下几项决策将直接影响急救效果。快速判断病情:是否存在心搏骤停症状,包括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快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准确呼叫急救:拨打急救电话时,必须提供清晰且详细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心搏骤停的具体表现以及现场环境,这能够帮助急救人员及时了解情况,为后续的抢救做准备。是否使用AED: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仪,应尽快使用,在判断是否使用AED时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明显的心律失常(如室颤或室速),如果有AED会自动识别并给出电击建议。控制情绪与行动迅速:目睹亲友或他人心搏骤停时情绪容易失控,但必须冷静下来,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每一秒钟的延迟都可能导致生死的巨大差距。
心搏骤停的后续处理。一旦心搏骤停患者得到有效复苏,后续的医疗干预同样至关重要。复苏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缺氧性脑损伤或多脏器功能衰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医疗监护。医院急救:患者需尽早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抢救,常规的治疗包括药物支持、机械通气、冷冻疗法等手段,以提高脑保护和多脏器功能。康复治疗:心搏骤停患者经过复苏后,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这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恢复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心理疏导:经历心搏骤停和急救过程的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会遭遇心理创伤,心理疏导不可忽视。
心搏骤停是一种致命的急症,患者的生死在急救的第一分钟内往往就已经决定。黄金一分钟是心搏骤停救治的关键时刻,及时进行有效急救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还机会。每一个人都应具备心搏骤停的基本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能为他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