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版 科普

儿童斜视:早期发现守护孩子视力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03日

  □河北省眼科医院 刘素江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视力健康至关重要。然而,斜视却常常因为家长的忽视而延误治疗,给孩子的视力发育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斜视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提升对儿童斜视的认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守护孩子的视力健康。

  斜视的定义与类型。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当一只眼注视某一目标时,另一只眼的视轴会出现偏斜。根据斜视的不同表现,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内斜视:俗称“斗鸡眼”,即一眼的眼位向内偏斜。外斜视:一眼的眼位向外偏斜,根据偏斜的程度和频率,又可分为间歇性外斜视和恒定性外斜视。垂直斜视:一眼的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相对较少见。交替性斜视:双眼交替出现斜视。隐斜视:平时不易察觉,但在检查时可发现眼位有轻度偏斜。特殊类型斜视:如旋转斜视、混合斜视等。

  斜视的病因。视功能发育不完善。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导致斜视。这通常是5岁前儿童斜视的高发原因。先天异常。眼外肌解剖位置异常、发育异常,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等,均可引起先天性斜视。屈光系统发育不成熟。儿童多为远视眼,由于调节力较强,过量的调节会引起两眼的过度会聚,从而引发内斜视。双眼融合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共同性斜视。后天因素。如发热、手术外伤、惊吓、情绪紧张或过分精神压力等,也可能诱发斜视。

  斜视的早期表现。眼位异常。这是最直接的表现,家长可能会注意到儿童一只眼睛看向目标,而另一只眼睛则偏离目标。视觉混乱。由于双眼不能同时聚焦于同一个目标,儿童可能会出现重影现象,导致他们倾向于闭上一只眼来减少视觉困扰。头部姿势异常。为了补偿眼位不正,儿童可能会习惯性地歪头或转动头部,以便获得较好的视野。视功能异常。斜视可能影响双眼协调,导致阅读时易疲劳、串行。同时,他们可能会抱怨看书时头晕、眼睛疼痛。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视觉不协调,儿童在进行需要精细视力的活动时(如写字、画画)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

  斜视的危害。影响美观与心理。斜视的孩子可能会被同学、朋友起外号,给其心理蒙上阴影,导致孤僻、自卑等反常心理。破坏双眼视功能。斜视注视时,外界物体分别落在注视眼的黄斑中心凹和斜视眼的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大脑会主动抑制斜视眼的视觉输入,最终导致患者丧失双眼单视与立体视功能,持续性的斜视可能导致斜视性弱视。

  斜视的预防。注意观察。家长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特别是婴幼儿时期,这是预防斜视的关键期。注意用眼卫生。保持适当的灯光照明,避免过强或过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或打游戏机等。定期检查。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鼓励户外活动。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和阳光,有助于预防斜视和弱视。

  斜视的治疗。眼镜矫正。对因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如近视、远视或散光,可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视觉训练。包括融合训练、立体视训练等,有助于提高双眼的融合能力和立体视觉。药物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斜视,如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眼部肌肉的痉挛和调整眼位。但需注意,药物治疗只是暂时的,不能根治斜视。手术治疗。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斜视角度较大的儿童,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调整眼外肌的力量和位置,使双眼的位置恢复正常。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斜视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儿童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但其危害却不容小觑。家长应提高警惕,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守护孩子的视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