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版 科普

麻醉意外:真相与防范措施全解析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03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 宫本晶

  在现代医学中,麻醉作为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尽管麻醉技术不断进步,麻醉意外仍然时有发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深入了解麻醉意外的真相,并掌握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麻醉意外的真相。麻醉意外是指在麻醉过程中出现的与麻醉目的不相关的意外事件,通常较为严重,包括致伤、致残,甚至呼吸、心跳停止等。患者因素。年龄、体质、重要器官功能状况、过敏史、个体差异和遗传特质等都会影响麻醉的安全性。例如,老年人和儿童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手术因素。手术医生的操作不当、手术时间过长、手术部位的特殊性等都可能增加麻醉意外的风险。例如,手术过程中大血管、神经损伤或术中组织脏器损伤等都可能导致严重的麻醉并发症。麻醉因素。麻醉前访视不够、术前准备不充分、麻醉方法选择不当、麻醉药物选择不当、麻醉操作不当、麻醉管理不当等都可能导致麻醉意外的发生。例如,麻醉前未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可能导致麻醉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设备因素。麻醉机、监护仪等设备故障或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麻醉意外的发生。例如,麻醉机机械故障、监护仪故障等都可能影响麻醉的安全性。

  麻醉意外的防范。充分的术前评估。在手术前,麻醉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心肺功能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对于有特殊病情或体质的患者,应给予特别关注和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最合适的麻醉方式。对于小型手术,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对于大型手术,全身麻醉可能更为适宜。同时,麻醉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要求,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严密的术中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循环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对于中、大型手术,应做好中心静脉压、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以便更准确地动态评估患者术时的机体状态。麻醉药物的合理选择与使用。麻醉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补液量。术后关怀与随访。术后,医护人员应继续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疼痛管理和康复建议。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规及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规范和流程,加强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的管理。同时,定期检查、反馈、总结,持续改进工作质量。提高麻醉医师的专业素质。加强麻醉医师的业务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时,麻醉医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安全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做好应急准备。对于可能出现的麻醉意外情况,应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包括急救物品的准备、急救人员的培训等。一旦发生麻醉意外,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

  法律视角下的麻醉意外。在法律上,麻醉意外通常不被视为医疗事故。根据法律规定,医疗意外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或护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或患者体质的特殊性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患者死亡、残疾或者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的行为。由于麻醉意外的发生往往与患者自身的因素密切相关,且医务人员难以预料和控制,因此一般不承担赔偿责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可以完全忽视麻醉意外的防范。相反,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麻醉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麻醉医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