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凯迪日耶·阿不力米提 王振燕
胃肠疾病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手术治疗往往成为必要手段。然而,手术的成功并非仅取决于术中操作,围手术期的康复同样至关重要。从手术前的精心准备,到手术后的悉心调养,一系列关键细节若被忽视,可能会影响康复进程,甚至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手术前:未雨绸缪为康复奠基。全面身体评估。在决定进行胃肠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这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测,通过这些检查,医生能够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判断其是否能够耐受手术,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患者务必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既往病史、过敏史以及正在服用的药物等信息,这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至关重要。营养储备与调整。良好的营养状况是身体应对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的基础。如果患者在术前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如体重过轻、低蛋白血症等,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和调整。对于一些胃肠道功能尚可的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剂来增加营养摄入。同时,饮食上要注重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果等。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或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鼻饲或胃肠造瘘等方式进行营养支持。此外,术前一段时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胃肠道负担。
手术中:积极配合确保顺利。麻醉配合。麻醉是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体验和安全。在麻醉前,患者应配合麻醉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如告知自己的药物过敏史、近期的身体状况等。在麻醉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麻醉医生的要求进行配合,如保持特定的体位、放松身体等。如果在麻醉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感觉,应及时告知麻醉医生,以便他们能够及时调整麻醉方案。手术体位配合。合适的手术体位对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在手术台上,患者需要听从医护人员的指挥,调整并保持特定的体位。虽然某些体位可能会让患者感到不适,但为了确保手术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患者应尽量克服困难,保持体位稳定。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出现身体麻木、疼痛等难以忍受的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手术后:悉心调养促进康复。伤口护理。胃肠手术后,腹部会留下手术切口。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是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的关键。患者要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若发现伤口敷料被浸湿,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更换。在伤口未愈合前,要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裂开。同时,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对伤口进行消毒和换药,一般来说,术后初期每天或隔天换药一次,随着伤口逐渐愈合,换药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饮食恢复。术后饮食的恢复需要循序渐进。在肠道功能未恢复之前,患者一般需要禁食,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当患者出现肛门排气(放屁),说明肠道蠕动开始恢复,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进食少量流食,如米汤、面汤等。随着肠道功能的进一步恢复,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粥、软面条等,然后再慢慢恢复到正常饮食。在饮食恢复过程中,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同时,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早期活动。早期活动对于胃肠手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恢复,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来说,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后第一天即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术后第二天,如果患者体力允许,可以在他人协助下坐起或床边站立。随着身体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在病房内行走等。但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