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二病区 桌克热·塔依甫
无论是出于治疗疾病还是改善健康状况的目的,胃肠手术对患者而言都是一次重大的生理和心理挑战。术后身体的恢复固然重要,心理状态的调适同样不可忽视。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积极影响身体的康复进程,反之,消极的情绪则可能阻碍康复,甚至引发一系列身心问题。因此,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培养乐观心态,对于胃肠术后患者至关重要。
胃肠术后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胃肠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多种心理问题,其中焦虑和抑郁较为常见。焦虑情绪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对手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患者担心手术是否成功,疾病是否会复发,这些担忧如同阴霾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另一方面,术后身体的疼痛、不适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饮食受限、活动不便等,也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感。抑郁情绪同样困扰着许多术后患者。手术创伤使得身体元气大伤,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可能会感到虚弱无力,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长期的病痛折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容易让患者陷入自我否定和悲观失望的情绪中,觉得生活失去了色彩和意义。
心理状态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心理状态与身体康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时,身体会分泌一些有益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如多巴胺、内啡肽等,这些物质有助于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加快身体康复。相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对康复产生负面影响。长期的焦虑和抑郁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延缓伤口愈合。此外,不良情绪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食欲,进一步削弱身体的抵抗力,阻碍康复进程。
心理调适方法。认知调整。正确认识手术和康复过程是心理调适的基础。患者要明白,胃肠手术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虽然术后会经历一段艰难的恢复期,但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大多数人都能逐渐恢复健康。可以通过向医生咨询、阅读相关医学资料等方式,了解手术的原理、术后的恢复阶段以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做到心中有数,减少不必要的担忧。情绪调节。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至关重要。当感到焦虑或抑郁时,患者可以尝试深呼吸放松法。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的膨胀,然后慢慢地呼气,感受腹部的收缩,重复这个过程,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深沉,持续做几分钟,能够有效缓解紧张情绪。另外,适度的运动也是调节情绪的良方。术后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能够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被称为“快乐激素”,能够改善情绪状态,让患者感到愉悦和放松。社会支持。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在患者心理调适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陪伴,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给予鼓励和安慰。同时,患者也可以参加一些病友交流活动,与其他经历过胃肠手术的患者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在交流中,患者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他人的成功康复案例也能为自己带来信心和希望。设定目标。为康复过程设定合理的目标,有助于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目标要具体、可实现,例如,第一周能够自主下床活动一定时间,第二周逐渐增加饮食量等。每实现一个目标,患者都会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胃肠术后的心理调适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过程。通过正确认识手术和康复、积极调节情绪、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以及设定合理目标等方法,患者能够逐步克服术后的心理障碍,培养乐观心态,为身体的快速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记住,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你就已经在康复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