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市人民医院 李国坚
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脊髓损伤,进而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了解脊柱骨折的急救处理措施和后续康复要点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恢复身体功能至关重要。
脊柱骨折的急救处理。(一)现场评估与安全保障。当发现脊柱骨折患者时,首要任务是评估现场环境安全,确保周围没有可能导致二次伤害的因素。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如果患者意识丧失或呼吸停止,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二)患者固定。脊柱骨折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必须保持脊柱的稳定,避免任何形式的扭曲或移动。可以用现场合适的物品进行固定,例如用衣服、毛巾等柔软材料包裹头部,然后用木板、门板或硬担架来搬运患者。对于可能存在颈椎骨折的患者,要用物品固定颈部,像用几卷手纸夹住颈部再用布带固定,或者用报纸、衣服围住颈部后用布带固定,严禁头部和颈部有任何弯曲、扭转的动作。(三)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患者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血液等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以给予吸氧,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四)止血与包扎。检查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若发现有出血,使用干净的布或绷带进行包扎止血。但要注意包扎的力度不能过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五)紧急转运。使用平担架或门板等硬质工具搬运患者,搬运时要确保头、颈和躯干保持直线,像使用多人水平托起患者放在木板上这种滚动法是正确的,严禁一人抬头一人抬脚这种会使脊柱前后晃动或扭动的方法。同时,如果怀疑患者有颈或腰椎骨折的可能,要用绷带或沙袋固定受伤部位,在整个转运过程中都要尽量避免脊柱的不稳定。
脊柱骨折的康复要点。(一)早期康复(伤后1到2周)。疼痛管理是关键,在这个阶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止痛药物,同时可能会采用冷敷等物理治疗方法来减轻骨折部位的肿胀和疼痛。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保持脊柱相对稳定。可以由护理人员或家属对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如让患者的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等部位进行轻柔的活动,每次活动到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即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二)中期康复(伤后2到6周)。随着骨折部位开始有纤维连接形成,患者的康复重点逐渐转移到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上。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开始进行主动的关节活动训练,例如主动屈伸膝关节、髋关节等,活动强度要根据自身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核心肌群和背部肌肉的强化训练也开始进行,像平板支撑、小燕飞等简单的动作可以尝试进行,但要注意动作的规范,避免过度用力。同时,低冲击的有氧运动,如在水中的运动(借助水的浮力减轻身体重量压力)或坐在固定自行车上进行适度骑行也开始纳入康复计划,这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和耐力。(三)后期康复(伤后6周以后)。主要是进一步完善脊柱功能和提高身体的整体协调性与活动能力。进行专项物理治疗,包括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练习,以及协调性练习,如用双手同时进行不同动作等。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可能会增加一些负重训练,如手持小重量哑铃进行手臂和肩部的运动。同时,要对患者进行正确姿势和动作模式的教育,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脊柱再次损伤,如正确的坐姿(挺胸抬头,椅子高度合适使双脚平放在地面)、正确的睡眠姿势等。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定期随访和评估康复进展非常重要。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调整康复策略,确保康复计划的有效性。
饮食辅助。在脊柱骨折康复期间,合理的饮食也对恢复有帮助。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像瘦肉、鱼类、豆类等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有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以及受损肌肉等组织的恢复;同时也要摄入足够的钙,牛奶、奶制品等是钙的良好来源,对于骨骼修复和维持骨密度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