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人民医院 崔建华
肠道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肠道出现严重疾病时,肠道手术可能成为必要的治疗手段。了解肠道手术相关知识,从症状预警到术后恢复,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至关重要。
肠道疾病症状预警有哪些?腹痛。腹痛是肠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腹痛持续不缓解、反复发作或者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可能是肠道出现严重问题的信号。例如,肠梗阻患者会出现阵发性绞痛,疼痛剧烈且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肠道肿瘤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隐痛,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会变得更加明显。排便习惯改变。长期的便秘或腹泻,尤其是排便频率突然发生明显变化,需要引起重视。便秘可能是由于肠道肿瘤、肠黏连等原因导致肠道狭窄,粪便通过困难;腹泻可能是肠道炎症、感染或者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常会表现在反复发作的腹泻,每天能达到数次甚至数十次,同时伴随着黏液脓血便。便血是肠道疾病较为严重的症状。如果发现大便中带有鲜血或者暗红色血液,可能是肠道息肉、肿瘤、炎症性肠病等引起的。痔疮也会导致便血,但痔疮便血通常为便后滴血,颜色鲜红,与粪便不混合;而肠道疾病引起的便血可能与粪便混合在一起,颜色也可能较暗。腹部肿块。在腹部摸到肿块情况下,可能是肠道肿瘤或肠道当中肿物。肿块可能是可移动的,也可能是固定的,质地软硬不一,一旦发现腹部肿块就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肠道手术前准备如何做?患者评估。医生会在肠道手术之前对患者的全身状况予以评估,包括心肺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等,如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肠道手术对患者身体创伤比较大,应该要保证患者的心脏能承受手术。肠道准备也是肠道手术前比较重要的环节,患者一般需要在手术开展之前进食清淡流质饮食,而后口服泻药进行肠道清洁,肠道清洁的目的在于减少肠道当中的粪便与细菌,有助于预防手术感染。心理准备。患者得知需要接受肠道手术之后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医护人员与家属都应该要予以患者充足的心理支持,为患者介绍手术过程、手术风险以及预期效果等,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手术。
如何促进肠道术后恢复?术后早期。手术后早期阶段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任何生命体征的异常都提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血等。肠道手术后的伤口护理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需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根据医护人员的指示定期进行换药,观察伤口是否存在红肿、疼痛加剧以及渗液等情况,一旦发现伤口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饮食恢复。术后需要禁食一段时间,在肠道功能开始恢复,出现肛门排气时就可进食流质饮食,如米汤等,流质饮食量应该保持少量,并逐渐增加,每次少量饮用,饮用后观察是否存在腹胀、腹痛等症状。随着肠道功能进一步恢复,可逐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如粥、面条等,这一过程应该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耐受度调整饮食,一般在术后几周至几个月,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是要注意饮食均衡以及易消化性。肠道功能恢复。肠道蠕动的恢复是肠道手术后关键环节,患者可通过适当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包括早期翻身、坐起,逐渐增加到床边活动、下地行走。如患者接受肠造口术治疗患者,需要学习如何护理肠造口,包括如何更换造口袋、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等。针对未进行肠造口手术患者则可能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情况,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的排便规律。术后并发症及应对。针对吻合口瘘,主要原因在于吻合技术问题、肠道血运不良、患者营养状况差等。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发热、腹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腹腔感染。如果怀疑发生吻合口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腹部CT等。一旦确诊,可能需要进行腹腔引流、抗感染治疗,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再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