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版 科普

高血压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03日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刘梅

  高血压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机较为复杂,肥胖、遗传因素、精神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均可引起高血压的发生。科普疾病知识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一环,可以提高公众对于高血压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的认知,使其养成健康的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头痛。头痛是高血压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于高血压通过刺激脑部血管造成脑部血管扩张,从而引起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的不适。心悸。当患者血压长期处于升高状态可增大心脏的阻力和压力,导致患者出现心悸、心律不齐等不适感。睡眠障碍。受到高血压疾病影响,可引起脑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干扰大脑的正常功能,使睡眠调节的神经中枢受到影响而诱发睡眠障碍。颈背牵扯感。高血压与颈椎病可以互相影响,例如,长期的高血压可能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导致颈动脉血流量减少以及颈椎周围肌肉紧张等情况。

  高血压的并发症。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可由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发展而来,例如长期的血压升高可造成脑血管自我调节功能失常,导致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害。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就是患者血压控制不良,加重心脏负荷造成心肌细胞受损,从而诱发本病,患者可能出现心脏肥大、心脏功能下降等表现。慢性肾衰竭。长期的高血压可损伤肾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肾脏滤过功能受到影响,增加慢性肾衰竭的发生风险,临床表现包括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泻等。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是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由于患者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导致主动脉壁承受的压力过大,损伤主动脉内膜,进而造成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药物疗法。口服降压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途径,常见的降压药包括缬沙坦、氯沙坦钾、厄贝沙坦等,不同药物具有各自药理作用及优势。例如,缬沙坦降压机制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 在体内作用而实现的,其具有药效持续时间长的优势。氯沙坦钾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与其1型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而起到降压效果,该药物具有副作用相对较少、适用人群较广的优势。厄贝沙坦通过抑制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作用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厄贝沙坦具有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少的优势。音乐疗法。《素问·举痛论》中就有“百病皆生于气也”的观点,《黄帝内经》提出将五音与五行、五脏、五志、五声等一一对应的观点,例如通过选择适当的音乐来调节人体气机和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灵枢·五音五味》也记载了宫、商、角、徵、羽等5种音阶调治疾病的理论。在现代医学中发现音乐能够刺激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影响神经递质和激素分泌,调节人体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从而起到辅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即水针疗法,其将西医药物与中医针灸理论相结合,通过将药物注入穴位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之气的流动,以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常见的穴位包括合谷、足三里、太冲、内关穴等。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规律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压水平。常见的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练瑜伽等,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患者需在专业指导下选择相应的运动方式,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来增加活动量,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若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患者眼底、心脏、脑血管、肾脏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的损害。高血压的症状包括头痛、心悸、睡眠障碍等,药物疗法、音乐疗法、穴位注射、运动疗法均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通过宣传普知识,可使公众了解如何预防和应对高血压疾病,促进个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