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版 科普

亲近大自然也要警惕疟疾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5月20日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张萍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向户外亲近大自然。然而,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那些由自然传播的疾病,疟疾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将为爱好户外活动的读者提供疟疾的基础知识,并介绍有效的预防措施。

  疟疾是什么?疟疾在民间常被称作“打摆子”,是一种由疟原虫这一单细胞寄生生物所引起的严重传染病。疟疾的传播途径主要依赖于雌性按蚊这一生物媒介,当这些蚊子吸食人类的血液时,会将疟原虫的孢子送入人体。在按蚊体内,疟原虫经过一系列的发育,最终成熟并迁移到蚊子的唾液腺中,等待着下一个宿主的到来。一旦疟原虫随着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它们便会迅速在人体的肝脏中开始它们的寄生生活,繁殖并感染肝脏的细胞。随后,这些疟原虫会进一步侵入人体的红细胞,并在那里进行快速的无性繁殖,形成大量的疟原虫后代。这一过程会导致红细胞的破坏,释放出更多的疟原虫,从而引起疟疾特有的周期性发热和寒战等症状。疟疾的这种传播机制,使得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为流行。疟原虫的生命周期与按蚊的吸血习性紧密相连,使得这种疾病的传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征。除了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外,疟疾还存在着其他传播途径。在极少数情况下,疟疾可以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如输血或使用未经彻底消毒且被疟原虫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这种传播方式虽然不常见,但在血液安全措施不足或医疗设备消毒不严格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发生。因此,确保血液供应的安全性和医疗操作的无菌性对于预防疟疾的医源性传播至关重要。疟疾患者通常会出现周期性的发热、寒战和出汗等典型症状。患者在感染后通常有一段潜伏期,随后出现急性症状。初次感染者可能经历乏力、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下降和不规则低热等前驱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有突发性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以及大量出汗,这些症状可能周期性出现。其他症状还包括咳嗽、胸部和腹部疼痛、厌食、呕吐、嗜睡、营养不良等。在严重情况下,疟疾可以导致昏迷、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贫血、低血糖、急性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疟疾的预防。疟疾是一种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预防疟疾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蚊虫叮咬和使用预防药物。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在疟疾流行地区,使用驱蚊剂是防止蚊虫叮咬的有效手段。可使用含有二乙基甲苯胺、伊默宁或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涂抹在外露的皮肤上。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可以减少皮肤暴露在外的面积,降低被蚊子叮咬的风险。选择淡色衣物,因为蚊子通常被深色调所吸引。晚上睡觉时,使用浸泡过杀虫剂的蚊帐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确保蚊帐没有破损,并且正确地围绕床铺密封,以防止蚊子进入。在住宿的地方使用纱门、纱窗以阻止蚊子进入室内,如果可能,选择有空调的住所,因为空调可以减少蚊子的活跃度,同时避免在黄昏和黎明这些蚊子活动高峰期到野外活动。此外,在前往疟疾流行区旅行前,可以咨询医生并按推荐使用预防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减少疟疾的感染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预防药物的使用需要在旅行开始之前就开始,并在离开流行区后继续一段时间。在出发前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准备。学习疟疾防治知识,可向当地海关或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预防药物使用。前往疟疾流行区域后1个月内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居史,以便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亲近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但在享受户外乐趣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避免疟疾的感染。通过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正确使用蚊帐以及在旅行前使用预防药物,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疟疾的风险。记住,预先的防护总是比事后的治疗更为重要。在准备户外探险的装备时,千万不要忘记了抗疟疾的防护措施。